南博会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有哪些举措?
2025-05-19 19:26:21 点击:
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
- 重大援建项目落地:通过南博会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,促成了像中国援建斯里兰卡莫勒格哈坎达大坝、汉班托塔港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。莫勒格哈坎达大坝的建成有效改善了当地的供电情况,为斯里兰卡的工业生产、居民生活等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,有力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;汉班托塔港项目则极大提升了斯里兰卡在海上运输、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枢纽地位,加强了其与周边地区以及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,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之中。
- 拓展基建合作领域与项目:以南博会为契机,各国围绕交通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,洽谈并推进更多的跨国基建项目。例如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,探讨公路、铁路等跨境通道的规划与建设,旨在打通更多的陆地连接线路,提升区域间货物运输、人员出行的便捷性;在能源基础设施上,合作开展电力输送线路、油气管道等项目建设,保障区域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安全,全方位增强区域互联互通的硬件基础。
航空运输领域
- 增加通航城市数量:云南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以及南博会所营造的良好合作氛围,积极与南亚国家开展航空运输合作,通航城市数量在全国位居首位。众多的通航城市使得物流运输更为高效,货物能够通过航空运输快速往来于各国之间,缩短了运输时间,降低了部分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产品的物流成本;同时,也极大便利了人员的往来交流,方便商务人士、游客等群体便捷地穿梭于不同国家,促进了民间交往、商务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等活动的频繁开展。
物流通道建设方面
- 推动跨境物流通道优化:借助南博会平台,各方共同商讨、规划并推进跨境物流通道的建设与优化工作。比如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等项目的发展,完善沿线的物流配套设施,包括仓储中心、物流园区等的建设,提升货物装卸、存储、转运等环节的效率;协调海关等部门,优化通关流程,实现跨境物流的快速通关,减少货物在边境口岸的滞留时间,整体提升区域物流的时效性和通畅性,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互联互通。
信息通信合作方面
- 加强通信网络建设对接:各国利用南博会这一平台开展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交流,推动区域内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。共同探讨如何提升跨境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、信号质量以及数据传输速度等,积极开展国际通信光缆铺设、通信基站共建等项目合作,为区域内的数字贸易、跨境电商以及跨国企业的远程协作等提供稳定、高速的网络通信保障,打破信息交流的障碍,助力区域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更好的互联互通。
政策协调与标准统一方面
- 开展政策对话与协调:南博会为各国政府部门、相关机构提供了面对面的政策沟通平台,就跨境基础设施建设、运输服务、贸易往来等涉及互联互通的政策进行深入探讨、协调。通过对话协商,解决政策差异带来的阻碍,寻求在通关便利化、投资准入、运输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协同,营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,保障区域互联互通相关项目与合作能够顺利推进。
- 推动标准统一:积极推动交通、物流、通信等领域的标准统一工作,例如统一货物运输的包装标准、计量标准,协调跨境公路、铁路等运输的技术标准以及通信网络的技术规范等,减少因标准不一致导致的衔接不畅、效率低下等问题,提高区域互联互通的规范化、标准化水平。
- 上一篇:南博会的安全保障和交易秩序如何保障? [2025-05-19]
- 下一篇:南博会展示了哪些科技创新成果? [2025-05-19]